關於我們

中大生物樣本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下稱中大生物樣本庫)於2017年成立,座落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中大生物樣本庫的宗旨,是按照嚴格的標準有系統地收集、處理、貯存和分發捐贈者的生物樣本。中大生物樣本庫設有多台超低溫冷凍櫃,可容納超過100萬支樣本瓶,並二十四小時進行監控,確保樣本質量。

在2023年4月,中大生物樣本庫榮獲國際認證機構美國實驗室認證協會(A2LA)授予生物樣本庫質量管理認證ISO 20387 :2018(en),以證明其水平符合國際標準。同時顯示中大生物樣本庫致力於以最高的質量標準處理和管理捐贈者的生物樣本的決心。

中大生物樣本庫將竭力提供最高質量的樣本予科學研究,促進香港發展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重要樞紐。

組織架構

督導委員會主席

趙偉仁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執行委員會成員

馬青雲教授 (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總監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何善衡糖尿科教授

杜家輝教授 (聯席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聯席總監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

劉潤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姚連生外科講座教授

馬碧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

黃煒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莫慶堯醫學教授

黃澤虹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務及策劃處處長

存取及分發委員會成員

馬青雲教授 (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總監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何善衡糖尿科教授

杜家輝教授(聯席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聯席總監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

馬碧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

中心管理及營運團隊

柯楚浚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科學主任(實驗室發展經理)
電郵: terryor@cuhk.edu.hk

羅孔男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高級技術員
電郵: marcuslaw@cuhk.edu.hk

莊靜宜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副研究員
電郵: fionchuang@cuhk.edu.hk

馮頌軒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技術員
電郵: harrischfung@cuhk.edu.hk

羅朗天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研究助理
電郵: luciuslo@cuhk.edu.hk

張銦淮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研究助理
電郵: kellyywcheung@cuhk.edu.hk

許雅雯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研究助理
電郵: carmenhui@cuhk.edu.hk

蕭凱瑩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研究助理
電郵: denisesiu@cuhk.edu.hk

楊文輝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研究助理
電郵: manfaiyeung@cuhk.edu.hk

鳴謝

我們衷心感謝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務及策劃處 (財務與發展、資訊科技管理、媒體與傳播、人力資源與研究管理團隊) 以及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對中大生物樣本庫在行政和技術上的支援。

樣本儲存設備

中大生物樣本庫的生物樣本被貯存於一個安全且保密的設施內,只有認可和接受過保密訓練的的中大生物樣本庫工作人員才獲授權進入。設施內有24小時運作的閉路電視系統進行持續監控。此外,每個冷凍櫃和液氮貯存設備都配有溫度監控警報系統。如偵測到溫度異常,中大生物樣本庫的工作人員會立即收到系統通知,以助迅速採取行動,保護樣本安全。以上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樣本的安全水平。

數據安全

除了生物樣本外,中大生物樣本庫亦會儲存捐贈者的個人及健康資料。這些資料被儲存在一個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作妥善管理,該系統安裝於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伺服器內,得到中文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防火牆雙重保護。只有受過充分訓練並獲授權的中大生物樣本庫的工作人員可以查閱系統內的資料,程序亦需嚴謹按章。另外,中大生物樣本庫在分發樣本和相關資料時會去除所有個人資料,以保障捐贈者的私隱和匿名捐贈原則。

樣本收集及處理

中大生物樣本庫負責收集和處理各種類型的樣本,包括血液、糞便、人體組織、尿液、口腔漱液、母乳、腦脊液、拭子、頭髮和指甲。工作人員會遵循嚴格的標準操作程序,確保妥善處理各類樣本,並詳細記錄樣本資料。此外,中大生物樣本庫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以保持最高的樣本質量和數據完整性,從而促進研究並推動對科學研究和醫學的理解。

免責聲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樣本庫僅負責獲得生物樣本。所有樣本採集程序均由合作的樣本存放團隊執行。

證書及認證

中大生物樣本庫於2019年獲加拿大組織庫網絡(CTRNet)頒發生物樣本庫證書,凸顯其在生物樣本收集、處理、貯存和分發方面遵循嚴格的標準和「最佳實踐」。

在2023年中大生物樣本庫榮獲生物樣本庫質量管理認證ISO 20387:2018(en),申請期間接受了美國實驗室認證協會(A2LA)長達四個月的審核,其中涵蓋四個生物樣本庫的關鍵領域:收集、處理、貯存和分發樣本。獲得ISO認證不但鞏固了信譽,同時也展示了竭力維護樣本品質和數據安全的決心。在未來,中大生物樣本庫會繼續致力於促進國際性的大型研究合作,接通本地、中國內地以及海外的科研或藥物研究機構,提高生物醫學研究的效率和水平。

合作研究單位的出版刊物

Su, Q., Lau, R. I., Liu, Q., Li, M. K. T., Yan Mak, J. W., Lu, W., Lau, I. S. F., Lau, L. H. S., Yeung, G. T. Y., Cheung, C. P., Tang, W., Liu, C., Ching, J. Y. L., Cheong, P. K., Chan, F. K. L., & Ng, S. C. (2024). The gut microbiome associates with phenotypic manifestations of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Cell host & microbe32(5), 651–660.e4.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4.04.005

Peng, Y., Zhu, J., Wang, S., Liu, Y., Liu, X., DeLeon, O., Zhu, W., Xu, Z., Zhang, X., Zhao, S., Liang, S., Li, H., Ho, B., Ching, J. Y., Cheung, C. P., Leung, T. F., Tam, W. H., Leung, T. Y., Chang, E. B., Chan, F. K. L., … Tun, H. M. (2024). A metagenome-assembled genome inventory for children reveals early-life gut bacteriome and virome dynamics. Cell host & microbe, 32(12), 2212–2230.e8.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4.10.017

Zheng, J., Sun, Q., Zhang, M., Liu, C., Su, Q., Zhang, L., Xu, Z., Lu, W., Ching, J., Tang, W., Cheung, C. P., Hamilton, A. L., Wilson O’Brien, A. L., Wei, S. C., Bernstein, C. N., Rubin, D. T., Chang, E. B., Morrison, M., Kamm, M. A., Chan, F. K. L., … Ng, S. C. (2024). Noninvasive, microbiome-based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ature medicine30(12), 3555–3567.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3280-4

Wang, S., Liu, Y., Tam, W. H., Ching, J. Y. L., Xu, W., Yan, S., Qin, B., Lin, L., Peng, Y., Zhu, J., Cheung, C. P., Ip, K. L., Wong, Y. M., Cheong, P. K., Yeung, Y. L., Kan, W. H. B., Leung, T. F., Leung, T. Y., Chang, E. B., Rubin, D. T., … Zhang, L. (2024). Materna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es with altered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head circumference abnormalities in male offspring. Cell host & microbe, S1931-3128(24)00223-3.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4.06.005

Lau, R. I., Su, Q., Lau, I. S. F., Ching, J. Y. L., Wong, M. C. S., Lau, L. H. S., Tun, H. M., Mok, C. K. P., Chau, S. W. H., Tse, Y. K., Cheung, C. P., Li, M. K. T., Yeung, G. T. Y., Cheong, P. K., Chan, F. K. L., & Ng, S. C. (2024). A synbiotic preparation (SIM01) for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in Hong Kong (RECOVER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4(3), 256–265.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3)00685-0

Wong, M. C. S., Zhang, L., Ching, J. Y. L., Mak, J. W. Y., Huang, J., Wang, S., Mok, C. K. P., Wong, A., Chiu, O. L., Fung, Y. T., Cheong, P. K., Tun, H. M., Ng, S. C., & Chan, F. K. L. (2023). Effects of Gut Microbiome Modulation on Reducing Adverse Health Outcomes among Elderly and Diabetes Pati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MPACT Study). Nutrients, 15(8), 1982.
https://doi.org/10.3390/nu15081982

Su, Q., Liu, Q., Lau, R. I., Zhang, J., Xu, Z., Yeoh, Y. K., Leung, T. W. H., Tang, W., Zhang, L., Liang, J. Q. Y., Yau, Y. K., Zheng, J., Liu, C., Zhang, M., Cheung, C. P., Ching, J. Y. L., Tun, H. M., Yu, J., Chan, F. K. L., & Ng, S. C. (2022). Faecal microbiome-based machine learning for multi-class disease diagno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1), 681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405-3